太早宠物医生

admin 宠物知识 2024-03-11 07:28 15

  孩子是从多大开始说话的?可能你会说1岁多。

  孩子是从多大开始阅读的?可能你会说四五岁。

  实际上,宝宝3个月就开始说话了,9个月就开始阅读了。

  真的吗?

  说话就从他微笑着与你“阿咕……阿咕……”地应和开始。

  阅读就从他对视觉激发图片或小画册很感兴趣,或是盯着它们看,或是把眼珠子转来转去并且能认真地听你解说开始。

  文/徐小东

  我时常深深地庆幸,桔子赶上了早早期阅读的好时代。

  从怀上桔子到她4岁多的将近5年的时间里,我査阅了大量心理学书籍、 资料及相关报道,想从中捜集、学习适合婴幼儿阅读的材料及方法。但略感遗憾的是,我发现婴幼儿期的语言教育研究主要集中在语音、词汇、言语、会话学习方面,很少见到关于早早期阅读的专题研究和长期追踪报道。在一本厚厚的几百页的儿童心理学或婴幼儿心理学著作中,通常只有几页甚至只有一页用于描述婴幼儿期的阅读活动,只是泛泛地谈一下它的作用和可能产 生的成效。另有一些书籍则是在谈论如何让3岁孩子认读2000 - 3000个汉字,这又是我不认同的。这时网络上的资料也是零散的、碎片式的。

  所幸的是,在桔子6个月大时,我在新华书店买到了专门的婴幼儿视觉激发图片。210年以后,适合婴幼儿的"绘本”出现了很多,一批批好的绘本作品让人眼界大开,如获至宝。于是,我有了亲身体验与感受婴幼儿早早期阅读的开展与成效的机会。

  以往,人们认为培养阅读能力的最佳时期为5 ~12岁。但我认为这种观点只是体现了孩子的文字敏感期的特点,这种阅读是属于左脑的阅读。来自右脑的阅读,即图像敏感期的阅读实际上从0岁就开始了。所以我认为,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绝不能等到5岁以后,那样做反而会错过能促进孩子右脑发育的图像阅读敏感期。因此,培养阅读能力的黄金时期应该是0~12岁。

  说起“早期阅读”,人们常常将它与识字联系在一起——不识字怎么阅读呀?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刘炎教授认为:婴幼儿凭色彩、图像、成人的言语以及文字来理解以图为主的低幼儿童读物的所有活动都是早期阅读,如用拇指和食指一页一页地翻书;会看画面;能从画面中发现事物的变化,将之串联起来了解故事情节,了解故事中的各种关系;会用口语讲述画面内容,或听成人读书中的故事等,都是早期阅读活动。

  曰本绘本出版家、绘本鼻祖松居直先生在《绘本之力》一书中也谈到: 实际上,孩子不是在看绘画,而是在读绘画。绘画是语言的世界,没有不能成为语言的绘本。即使是抽象画,也能变成语言。因为绘本有线条、形状和颜色,孩子正是在读存在于画里的语言,而且是同时用耳朵在体验语言世界。用耳朵听到的语言世界和用眼睛看到的语言世界,在孩子的心中融为一体,在这里,绘本便产生了。

  同样,畅销书BABY TALK的作者、英国著名语言教育专家Sally Ward也 认为:亲子阅读并不是教宝宝掌握阅读技巧的早期阅读教学,亲子阅读最重要的目的是让宝宝在一个愉悦的互动环境中体会书籍带来的快乐。

  所以,在这里,我们首先应当对“阅读”一词进行重新定义。

  传统观念认为的“阅读”是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视觉材料主要是文字和图片,也包括符号、公式、图表等。

  传统的书籍主要以文字为主,几乎没有婴儿可以直接“看”的书。而5岁是孩子书面语言能力发展的敏感期,他们开始对书面文字产生浓厚兴趣, 所以通常的观念认为:阅读的起始点应该是5岁,而且阅读的前提是认识一定量的字。不认字怎么阅读啊?在这种观念下,即使出现“早期阅读”的提法,前提也是孩子从0岁起就开始识字,2~3岁就要识2000 ~3000字,这样才能在5岁时开始阅读。

  现在,随着对婴幼儿大脑和心理认知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婴幼儿阅读从阅读的大概念中分离出来,有了更为专业的名称,如“早早期阅读” “亲子阅读” “分级阅读”。很多专门供婴幼儿阅读的书籍横空出世(也包括电子书),它们有大而优美的画面,鲜艳的色彩,生动简捷的形象,丰富的、天马行空的、异彩纷呈的想象,以及极少的文字。

  从广义的定义看,“阅读”就是“看书”。那么看图画书、看绘本书当然应该被纳入“阅读”的范畴。

  所以,针对婴幼儿的“早早期阅读”可以这样定义,它专指0?4岁的婴幼儿开展的阅读活动。“阅读”的年龄和内容可以这样界定:

  1. 以阅为主的时期——6个月~5岁,以图片、图画书、绘本为主的阅读;

  2. 以读为主的时期——5岁后,逐步开始以文字为主的阅读;

  3. 早早期阅读活动是一个过程——是从看画面、听内容到理解、内化, 再映射到实际生活中的一个过程。书不是翻一遍就“看完了”的,一本好的图画书的阅读应在20-50遍,包括仔细地看,生动地讲,有表演的复现,有绘画、有实物的模拟以及有生活中的实际运用。这才是真正地“阅 读了一本书"。

  千万别错过3?9个月时的阅读启蒙

  从出生开始,婴儿就可以对光作出反应,视线可以追随物体移动,会特别注意视野中光线对比强的事物。3个月时,他们已经对视觉激发图片很感兴趣了。但是与观看视觉激发图片不同,阅读还是一个感知的过程,有倾听、有认知、有情感代入、有思维过程。但也正是基于婴儿视觉与听觉的发展,3个月时可以是婴儿早早期阅读的视觉激发起点。这时我们可以利用合适的材料对婴儿进行视觉激发。比如在婴儿清醒、精神状态良好的时候,我们可以拿出明暗对比强的图片,举在距离婴儿眼睛20~40厘米处,先稳稳地拿住让他看清楚,然后缓慢地移动,可以先朝右侧方向移动,宝宝注视着图片,头会跟着朝右侧方向转过来;停留片刻,再将图片向左侧移动,宝宝注视着图片,头也会跟着朝左侧方向转过来。

  开始的时候,我们可以先用黑白对比较强的图片,过一段时间,再使用彩色图片。用彩色图片时要注意,先用单色的,比如满页的红色,用一段时间后再用白底衬托的大的红色的圆;过一段时间再用各种颜色对比鲜明的图片。

  用于婴儿视觉激发的图片市场上有较多版本,黑白对比的与彩色的都有,但质量参差不齐,鱼龙混杂。有些图片的开发设计遵循了心理学原理; 有些只是照猫画虎,不得要领。例如有一些设计了非常复杂的棋盘格。殊不知,这样的图片在婴儿的眼中只是漆黑一团。另有一些则只是简单地用了水果或者小动物图片,形式单调,色彩僵硬。对此,家长要多作比较,谨慎使用。

  随着视觉激发的进行,宝宝的视觉能力会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升,逐渐对颜色、形状、空间、层次建立起基本的感知。

  经历了阅读启蒙的第一步,6个月后婴儿就进入了阅读能力的第一个黄金发展期。

  出生6个月后,婴儿的听觉、视觉、注意力、感知力、思考力都有了较快的发展。5个月的宝宝已经开始将一些“语言”与特定的活动或情形联系起来。比如他的名字,当你叫他的名字时,他会扭头回应你了。再比如当你给他看一组马的图片时,他已经能形成马的概念,而不会把其他动物当成马。还有,在与6个月大的宝宝对话时,要留给宝宝足够多的时间让他“回答”你;他已经懂得了等你说完才轮到他说,并且已经有了自己说了几句后停下来等你“回答"的意识。

  建构主义心理学认为,“幼儿在学习中不是一块‘白板' ,任何时候他们都不是空着脑袋进入课堂的,他们有已有的经验和‘前结构’。他们可以基于以往的相关经验,对自身的各种经验进行重新组织,以形成对新问题的解释。教学应将幼儿原有的经验或前结构作为新信息或新知识的生长点或平台。”所以 这就需要在阅读开始之前,帮助宝宝建立一定的经验和“前结构”。

  怎样使宝宝积累更多的早期“经验”,形成“前结构”?

  在桔子4~9个月时,我带桔子进行了这样一些活动:

  1.向她介绍周围的一切事物,对身边的事物多观看、触摸。目的是使她增长见识,积累对事物的认知,同时引导她观察、探索以及大胆体验;

  2.创造丰富的声音环境,包括音乐、歌曲、乐器、童谣、自编应景儿 歌、诗歌朗诵等,目的是让她学习倾听,享受倾听,感受声音的变化与节奏之美,建立声音与事物的对应关系;

  3.带她观看篮球、网球、羽毛球、踢毽儿等运动项目,甚至带她跳广场舞、下水游泳等,目的是让她建立对动作的感觉。

  与此同时,我在玩具堆里加入布书、塑料书和硬纸板书,让她将书当作玩具玩。

  伯顿? L怀特的研究表明,在宝宝第7个月和第9个月时,有两个有关语言能力开发的关键:

  1. 区分和辨识话语中不同声音的能力以及理解词义的能力。

  2. 将熟悉的物品的图片与物品本身联系起来的能力。

  因此,经历了 “前结构”期,到8个月时,我就开始注意引导桔子将现实中的事物与书本画面上的事物对应起来。比如我手中拿着一个苹果,然后手指着书中印有苹果的那一页,对她清晰而大声地说:“苹果,这就是苹果。”

  这时的梧子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特别喜欢看照片,并指着要求讲。这就是她已经积累的“经验”在起作用,她能在照片上认出自己,认出妈妈,认出家里人。

  看照片对于要幼儿来说是一个将图片上的人和事物与现实中的人和事物联系、对应起来的很好的方法,也是一个锻炼孩子再认与记忆力的重要方法。从桔子半岁起,我拍了照片后都会较快地印出来给她看,大一点儿后每隔几个月或半年我就会更换一次家里的照片墙,每次都有几十幅甚至上百幅之多,钉在KT板上挂满整面墙。场景的再认、美好经历的回忆,不仅营造了温馨美好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思维能力也是很好的促进。这个方法我一直到现在都在用。

  经过3个月起的视觉激发,6个月起的“前结构”建立,9个月起的对应关系的形成(实物转换为符号),桔子对视觉激发图片已经有了持续的注视能力,能根据书页上的事物指认现实中的事物,能将“注视与听”结合起来,认真倾听他人对一幅图的讲解。桔子看到熟悉事物的画面会有肢体反应,如会笑、挥手、踢腿。这表明桔子已初步具备了同时倾听、察看的能力和初步的感知能力,这都是建立阅读能力的核心因素。

  第9个月,宝宝的阅读正式开始了

  第9个月,宝宝来到了阅读的起始点。

  一、以认物为主的常识性阅读——9个月起

  没有故事、只画着宝宝所熟悉的物品的书,对于9个月大的宝宝最为合适。这时的小画册,书页最好是用泡沫、塑料、布、厚克度的纸张或硬纸板制成的。对于这时候读的书,10个月大的宝宝会用40%的时间来咬它们(因为这时他们正经受牙痒的折磨,一切物体都要首先用于解决这个问题);还会花40%的时间通过撕扯和翻动书页来练习手眼协调能力。其余20%的时间,当宝宝注视书页时,他会听你讲画面上的东西。你可以指给他看,然后描述一下。他慢慢地就会发现,这个“玩具”是有变化和有意义的。他有时会将书递过来,让你给他讲。这时,他已经很专心了。再发展下去,他甚至比你还要有恒心,你不讲都不行了。

  这时的图画书需要内容单一,色彩鲜艳但不能太复杂。婴儿的认读方式是整体认读,他会把一页纸上的所有一切都认成"这一个”,复杂的书页会造成宝宝认识上的混乱。

  随着专注地注视、倾听的出现,婴儿的注意力开始发展了。

  怀特在《从出生到3岁》中提到:“在一个研究中我们发现,儿童专注地注视物体或人的时间长度,与他们在日后的成就水平有着很强的正相关关系。另一项研究发现,当一个成年人与儿童谈论起正在注视着的事物时,儿童稳定注视这个事物的时间长度与其日后的成就有着更加密切的正相关关系。”这就是注视并倾听的意义。

  9~个月大的宝宝的阅读主要是视觉激发与视听联动,目的是使宝宝对图片产生兴趣,使宝宝在图片、词语和物品之间建立正确的对应联系,因此一页一图、一图一物的图卡或小书最适合宝宝。父母可以缓慢地,大声地,带着夸张的表情,语气生动、语音婉转地,伴有大量肢体动作地,重复地带领宝宝阅读。

太早宠物医生

  桔子7个月时的阅读以啃咬图书为主,这时的她对家庭生活照片倒是很感兴趣。到8~9个月时,桔子开始能短暂地注视小书上的图片内容。小书与玩具放在主要活动场所时,桔子会时不时趴着、坐着看上几眼。10个月起,桔子开始“正式”阅读了。

  所谓正式阅读,是指宝宝靠在妈妈怀里与妈妈同一个方向看书,书是按顺序一页一页翻看的,主要由宝宝翻书,妈妈协助。每翻开一页,妈妈都会将这页上的内容依次讲完,宝宝的注意力能持续几分钟,能专注地完成这一看、听的过程。

  到12个月时,桔子的注意力有了更大的提高,“专注地注视与倾听”已能持续15分钟了。她对图片上的事物兴趣浓厚,并能将其与生活中的实物联系起来。比如每次讲到戴着眼镜的弯弯的月亮时,她总会回过头看我,因为我也戴着眼镜;讲到风,她就会把头低下,意思是大风来了、吹着她的脸了;讲到冰箱时她会把手缩回来,因为冰箱里面很冷。同时她还时常回过头来看我的嘴型,好像是在看我的发音方式。

  二、以复现为主的体验式阅读——18个月起

  1岁半左右,当宝宝的“阅读基础”积累到一定程度,有情节的绘本阅读就可以开始了。有研究证明,宝宝进入14个月以后会更多地像成年人一样看书。这时,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使他能够听你讲故事了。孩子强烈的阅读兴趣,也使他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能获得极大的愉悦。

  这时,有情节的绘本就可以派上用场了。绘本起源于西方,英文叫Picture Book,顾名思义,这种书由“图”和“文”组成,图文相辅相成共同演泽一个故事。1910年,英国出版的彼特里克斯·波特的《小兔彼得的故事》,开启了现代绘本的历史,开创了儿童文学的新纪元。

  松居直曾经用一个简单的公式形象地表示插图读物与绘本之间不同的图文关系:

  图+文=插图读物;

  图x文=绘本。

  这也就是说,绘本绝不仅仅是图文的简单相加,图文必须相映生辉、共同演绎,从而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由于此时孩子的直接生活经验还十分有限,不能进行创造性想象,所以复现式的绘本是最适合他们的,如 《我爱妈妈》《我爱爸爸》《小玻去公园》 《小玻去外婆家》《小玻去睡觉》《第一次坐飞机》 《去超市》等。

  这时,适合孩子的视频节目也可以起到弥补孩子创造性想象缺乏的作用。通过画面的流动,孩子可以知道从一个画面到另一个画面是怎么过渡、 怎么发展的。对此,我还专门做过追踪研究。

  桔子16个月时,我给她看了《鼹鼠的故事》 中《鼹鼠当医生》 这一集动画片。之所以选择这一集,是因为这一集中小鼹鼠为了给好朋友大耳鼠找药治病,游历了全世界。片中出现了世界各地的典型动物、植物,造型生动可爱、色彩鲜艳明快(但又相对简洁)、情节曲折离奇、情感真挚感人。光盘和图书是我同时买来的。如果光从图书看,一般会认为这是5岁儿童的读物,大开本50页。

  由于这集动画片时间较长(30分钟),我把片子分成三部分给桔子看, 第一部分看熟后再看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看光盘的同时翻看图书,以回想、补充主要情节。

  这集动画片看了 1个半月。到18个月时,桔子就可以完整地阅读相应的 《鼹鼠当医生》的图书了。如果仅从阅读的角度来看,我们完全无法想象一个18个月大的孩子可以完整地阅读长达50页的故事书。

  研究显示,阅读开始得越早,阅读时思维过程越复杂,对宝宝的智力发展越有好处。1岁半左右的宝宝已经建立起自己的生活规律,阅读可以成为生活、活动的一部分,他想翻书就让他翻,他愿意看多长时间就让他看多长时间吧。桔子在1岁半时,每天早上起床后都有属于自己的30分钟阅读时间。

  三、以模仿为主的表演式阅读——2岁起

  宝宝2岁左右时,阅读兴趣点已超越了识物图卡和一般陈述性事件,开始对社会交往、情感交流更感兴趣,并十分想模仿书中人物的行为、体验书中人物的感受。这时就可以开始表演式阅读了。

  儿童心理研究学者丁海东先生认为,儿童自觉的理性意识以及抽象概括能力不发达或不成熟,相应地,感觉投入、动作参与、身体的直接体验就成了他联结自我与外部世界的基本方式。“表演”可以让孩子将自己与图画联结起来。

  有的绘本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语言描写生动,很适合宝宝模仿表演。在边读边表演的过程中融入故事、走近人物,可以让宝宝获得更真切的体验。如《跟屁虫》《小蛇散步》《我爱妈妈》《我爱爸爸》《我要拉粑粑》《我喜欢玩》《动物模仿操》《我不想上学〉《鳄鱼爱上长颈鹿》等绘本都有这个特点。

  这个阶段,桔子经常为自己改名字,每天早上起床后都会为自己想一个新名字(绘本故事中的人物的名字),要求家人用这个名字称呼她,然后沉浸在故事的氛围或人物的特质中。如《跟屁虫》中的妹妹,凡事都跟随模仿哥哥。桔子读完后也很想要个哥哥,于是她也开始尝试妹妹学哥哥的样子。

  如《小蛇散步》中,小蛇很乐意被当作一座小桥,帮助小蚂蚁、小甲虫从水坑上过去,可后来走过来的竟是狼、狮子、大象,小蛇被踩得眼冒金星,可它还是坚持住了。桔子读完后就像模像样地模拟小蛇被大大小小、轻轻重重的动物踩过时的样子。读《我爱妈妈》《我爱爸爸》时,桔子看着画面内容, 回想着自己与爸爸妈妈相处时的情景,再模仿书中的游戏方式与爸爸妈妈玩,体验亲情的美妙。读完《鳄鱼爱上长颈鹿》 后,桔子自己当鳄鱼,让爸爸妈妈当长颈鹿。桂子模仿鳄鱼为了送给长颈鹿一个世界上最甜蜜的微笑而作出的艰苦努力,从中体验到了友谊的甜密。她乐此不疲地模仿了不下50次。

  四、以想象为主的扩展性阅读——2岁半起

  典型的绘本有《好饿的小蛇》《小真的长头发》《月亮的味道》《地上100层》《地下100层》《乌鸦面包店》《神奇的帽子》《妈妈,你不知道》 《巴巴爸爸》《POLO》系列等。书中充满了神奇的想象,常常给人以意外的惊喜。

  在这类绘本中,图画与文字共同担当讲故事的角色,图画不再仅仅是辅助和诠释文字,而是成为宝宝扩展想象力的出发点、生长点。

  桔子2岁时,我开始给她看几米的绘本《听几米唱歌》《月亮不见了》。 几米的绘本画面充满了无尽想象和奇幻色彩,不需要文字,每一幅你都可以随性发散,尽情演绎。她也不怎么要我讲,而是自己沉浸在画面营造的氛围中。《小真的长头发》将一个小女生对于长长头发的幻想表现得淋漓尽致, 整个绘本生动而美好。《乌鸦面包店》则以另一种形式打开了我们的想象之门,三个小乌鸦为面包店设计了那么多样式新颖且受欢迎的面包。看清这些 面包,需要孩子有很强的观察力和持续注意力。孩子还可以依此发散自己的思维设计出更多有特色的、新颖的面包样式。

  还有一种适用于孩子的想象是“想象补全”。想象补全可以使静止的画面变得有生机、有交互、有情节、有声响。

  例如,我在给桔子看《第一次发现》系列丛书中《恐龙》一书中的画面。2岁半的孩子对这样的画面不可能有太多的感觉,对画面上的事物之间的联系也没有什么概念。怎样使他以此展开想象呢?

  在阅读过程中,我先让桔子仔细察看了画面,看清、找出了画面中所有的东西,包括各种恐龙、池塘、火山。然后结合画面晦暗的氛围,我讲道:

  已经是傍晚时分,天就要黑了。

  远处的火山喷着火焰,伴随着的是沉闷的轰轰声和滚滚的浓烟。

  动物们来到小池塘边。这是它们今天最后一次喝水了,喝完水它们就要回家睡觉了。

  三角龙来了。包头龙来了。池塘的另一边,雷龙也来了。

  一切都是那样安静。

  三角龙喝完水转过身来,包头龙跟在它身后。

  忽然,大地开始震动起来,从树林那边传来了沙沙声,越来越近,越来越响,整个树丛都跟着摇晃了起来……一只巨大的霸王龙从树丛后面走了出来。

  这时,三角龙想逃走已经来不及了,霸王龙看到了它,并向它一步步逼近。

  看到霸王龙离自己越来越近,三角龙向后退缩着,它用发颤的声音向霸王龙喊道:“别想吃掉我。”

  霸王龙露出尖牙,“嘿嘿嘿……”地笑着,它向三角龙伸出了两个尖尖的前爪。

  这时,三角龙停下了退缩的脚步,低下了头,头上的三个长角像三把锋利的尖刀向前伸着。“吼!”三角龙用尽全力向霸王龙奔去,三把“尖刀” 一起插进了霸王龙的肚子。

  刚才还在坏笑的霸王龙发出了一声巨大的哀号:“嗷……我的肚子!”

  就在霸王龙张开大嘴去咬三角龙的一瞬间,包头龙又冲了上来,用它尾巴上的大锤子狠狠地砸在霸王龙脸上。

  “轰!”的一声,巨大的霸王龙倒在了地上……

  三角龙拔出了它的角,和包头龙一起离开了。

  夜色降临了,一切又都归于平静。小池塘边,动物们喝完水都回家睡觉去了。

  夜空中回旋着霸王龙低弱的哀号和远处火山喷发时发出的轰轰声。

  通过这个“想象补全”,孩子知道了三角龙、包头龙身上各长有什么 “武器”,它们是怎样使用这些“武器”保护自己的;知道了霸王龙体形巨大以及巨嘴尖牙的特征;知道了小恐龙也可以凭借自己的武器和力量打败大恐龙;知道了勇气的力量;知道了团结协作的重要;同时也对恐龙时期的地貌环境有了一定的感知。

  桔子深深地沉浸在这个故事中,为之着迷。每当晚上出去散步看到路边有低矮的树丛时,她便让我模仿霸王龙的样子先躲在树丛后面然后走出来, 而她就是勇敢的三角龙,用手指当作头上的尖角冲向我。我还给她买了大大小小的恐龙模型,有可以组装的,有电动会走、会叫的。最后,一只会吼叫的霸王龙和一只会闪光、会走路的剑龙成了她最爱的宠物。她经常假装给它们喂食,毎晚放在枕边陪她睡觉。身边的人都说从未见过一个2岁多的小女 孩把霸王龙当宠物陪伴自己睡觉的!

  这种阅读会引发大量想象。有了大量的阅读基础,桔子在生活中碰到类似情形时会经常说:“就像……就像……”还经常表述:“(主人公)他梦到……他想到……(因为)以后会……所以他(现在)……”

  想象力的激发,也触动了3岁后的“读写绘”。

  3岁以后,因为有了前面100多本绘本的启发引导,加上对画笔控制能力的增强,“绘画故事集”便成为桔子表达想象、表现情感的“有力”手段。 3岁4个月,桔子独立创意、绘制了自己的第一本绘本书——《小猫和小熊》。

  一只小猫,穿着纱裙在跣芭蕾舞。

  一只小熊藏在树后面,小熊和小糨在玩躲猫猫。

  《POLO》系列也很适合4岁以上的幼儿阅读,它完全是无字书,充斥着奇妙的想象。桔子在4岁后看了《POLO》系列6本书后,被POLO的形象和他的故事深深吸引,先后画了十几集有关POLO、莉莉和小绿人的故事。

  在这类“读写绘”中,画的好坏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孩子丰富的想象、投入的情感及勇于描绘的勇气。

  图画也是语言,是孩子情感的抒发。让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吧,把自己代入故事里;或重新架构故事;或模仿这个故事自己发挥一个; 或学着故事里的人物装扮自己,照着故事里的物品设计一个,模仿故事中的形象创作一个……3~6岁,是孩子想象力最发达的时期;到7岁以后左脑发展了,他们就开始回归现实、回归理性了,到那时你也许会感叹“他要是像小时候那样想象力那么丰富该多好呀”。

  五、以学习知识为主的探索式阅读——2岁半~3岁起

  3岁起,孩子开始有了探求知识的愿望,绘本丰富的内容能为孩子提供各种观察、思考与感受的认知学习经验,能使孩子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对自然、科学、社会、艺术、人生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所以,家长在选择绘本时,不要太拘泥于故事,可以有更为广泛的涉猎。如《第一次发现》丛书中 的《恐龙》《深海的鱼》《我们的身体》〈游乐场》《好吃的水果》《四季》 《星空》《用小手摸摸》《河边的动物》等,科普类有 《细菌大作战》《疼痛 才会长大》《我们身上的洞》等,艺术类有《我的第一本艺术书》《365个艺术创意》等。

  《勇敢的三角龙》一套7本是这种知识类绘本的佼佼者(4岁后读最佳)。全书以一群三角龙为了生存而进行的长途迁徙为主线,讲述了三角龙一路上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恐龙以及它们或结伴或战斗的故事,展现了各种恐龙的特点,再现了恐龙时代的生存环境。每集故事结束时,还有几页专门介绍本集出现的恐龙的详细资料。

  六、以情感感悟为主的鉴赏式阅读——1-4岁持续进行

  还只有10~11个月大的时候,桔子就很喜欢看一家人在一起的或是表现母女情的情景图画。《1岁图画百科》中有一页画着妈妈抱着宝宝的温馨画面,桔子总是在开讲前就来到我身边挨着我坐好,等讲到这一页时便伸出手,人歪过来直至我抱住她,就像图画上一样,体验母女间美好的亲情。

  情感是双向的,不光是父母向孩子表达爱意。通过阅读,孩子也能学会向成年人表达爱。看了绘本《我爱妈妈》《我爱爸爸》《小鸡叫叫》后,桔子被其中深深的爱意所感染,2岁的她学会了主动表达——我爱妈妈,我爱外婆,并与我们拥抱。一直到现在她都有从远处快跑过来扑进大人怀里紧紧拥抱的习惯。

  绘本阅读还可以引导孩子的社会性交往,例如:我可以和你做朋友吗? 我喜欢那个小哥哥;引导情感的表达,例如:“我真高兴啊!” “我生气了!” “我不喜欢他!” “他这样做是不对的。”等等。

  孩可以通过对绘本中描述的情景的模拟、再现,更为真实地体验其中的情感。桔子3岁时,我给她读了《传统童谣》中的一篇《奶奶夸我孝顺小儿》:

  小板凳,三条煺,我给奶奶嗑瓜子。

  奶奶嫌我磕得脏,我给奶奶煮面汤。

  奶奶嫌我煮得硬,我给奶奶剥花生。

  奶奶嫌我剥得慢,我给奶奶蒸米饭。

  大米饭,蒸得好,奶奶夸我孝顺小儿。

  桔子对这首童谣印象非常深刻。当桔子的奶奶从外地来看她时,桔子就拿出这本书,一边念,一边按照书上的内容拿出了瓜子、花生,给奶奶磕、剥;中午还淘米为奶奶煮米饭。奶奶像书上那样夸赞桔子是“孝顺小儿”, 梧子高兴地抱着奶奶说:“奶奶你来了,我真开心啊!”奶奶听了开心得泪光闪闪。

  另一次桔子看了几米的绘本〈假如我可以许一个愿望》,其中一幅画面是:一个小女孩,她许下了愿望——好想再抱一抱暖暖的外婆啊,但她眼前的椅子上空空的。

  “暖暖的”——简单的三个字深深地打动了桔子。再到外婆家时,她就扑过去抱住外婆:抱抱暖暖的外婆。然后她再扑过去抱外公:抱抱暖暖的外公。那两天外公刚病好出院,桔子温暖而甜蜜的拥抱让外公很是感动。

  此外,还有许多语言优美、抒情味浓而故事性不太强的绘本作品,这一类绘本适合父母大声朗读给孩子听。父母将自己对绘本内涵的感悟通过声音、神情传达给孩子,可以给孩子以强烈的情感熏陶、语言滋养和畅快的阅读享受,如《逃家小兔》《家》《妈妈,买绿豆》等。

  在关心、互动中体验亲情与爱,这也是绘本所独有的一种效果吧!很多时候,阅读己经结束,可是关于文本故事的体验、理解、生成、生长才刚刚开始。这样的阅读带给家长和儿童的,不仅是心灵上的爱抚,更能教会我们在以后的生命历程中应该用怎样的语言和方式去表达爱!

  七、以心理引导、性格养成为主的培育式阅读——2岁半起持续进行

  我们先来看这样一个小故事:

  一个小幽灵从山上逃下来,来到夏洛特家。

  它自私,情绪化,它的眼里只有自己,把所见到的一切都说成“这是我的’。

  它与夏洛特一起出去玩时,也会把所有的东西都抱住、抢走:“这是我的。”

  夏洛特离开它,自己到一边玩儿去了。

  小幽灵感到十分孤单,它难过起来。终于,它小心翼翼地向夏洛特靠近,并与她一起玩耍起来。它至少有几次接住了皮球却没有喊“这是我的!”——虽然中途确实有很多次它想把各种东西枪过来。

  然后,他们回家一起做了煎饼。整个过程中小幽灵都很快乐。

  这时,山上有人来找小幽灵了。那个人说出了它的特征:个子小小的、 白白的,不是很友好,不愿与人分享,也不撞长和别人一起玩。

  夏洛特会将小幽灵指认给他吗?

  “没有!”夏洛特说,“我没有看到过它。我只认识一个很友好的小幽灵, 它晚上会关灯,会给你放洗澡水,会帮你拿袜子,还会给三明治抹黄油,做很棒的煎饼。”

  他们一起请来客吃了煎饼。小幽灵为他挤果酱,他们还一起跳舞。

  客人临走时说:“你看起来真的很像我们的小幽灵,但你不是,你太可爱了。”

  第二天早上起床,夏洛特发现小幽灵不见了,它回山上去了。

  几天后,夏洛特收到了小幽灵寄来的一封信,信中画着它与同伴们快乐玩耍的画面。

  是啊,那个来找小幽灵的人说出了小幽灵的全部特点,可是夏洛特却不这样认为,她眼中的小幽灵不是别人所看到的小幽灵。在没有成见、没有压力、包容、愉快的氛围中,小幽灵在变化着,直到真的变成了夏洛特说的那个小幽灵。

  这个故事不仅我喜欢,桔子也很喜欢。刚刚走过“物权辨识期”的她最能理解小幽灵的心情:“这是我的。”在2岁半至3岁的那一段时间,她自己也是这样,甚至与故事中的小幽灵一模一样。

太早宠物医生

  但是我们并没有给她下定义、 贴标签:不友好、不分享、不会与人玩。相反我们会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她去感受。当朋友高兴地围在她身边,然后又一个个离开;没有了欢笑声,只有孤零零的自己……渐渐地,分享、友情、一起玩耍的快乐远远超过了紧紧抱 住自己玩具的拥有感……孩子将自己置身于故事中,仿佛自己就是那个小幽灵,想想小幽灵,再想想自己,她又长大不少。

  现在,这种心灵成长式绘本已成为婴幼儿绘本中的一个大类。与这本 《小幽灵》相类似的还有《青蛙弗洛格》的故事全集、蹦蹦与跳跳系列之 《有胡萝卜味的苍绳吗?》及贝贝熊系列等。这类绘本通过社会交往、移情共情、自我认知、习惯养成、规则建立、性别意识等各类故事,在孩子情绪、性格、心灵成长的道路上伸出了援助之手,在教会孩子各种应对技能技巧的同时,也引发了源自孩子心灵深处的共鸣。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关闭

用微信“扫一扫”